
克拉克·赫尔(Clark Hull , 1884年5月24日-1952年5月10日),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,逻辑行为主义创始人,是心理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。
克拉克1884年出生于纽约州,做过教师,后因伤寒、小儿麻痹症等经历,重新思考人生道路,在密歇根大学正式学习心理学,1929年到耶鲁大学任职,1935年至193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,1943年发表《行为原理》,提出著名的假设-演绎系统、内驱力学习理论,研究领域涉及哲学、心理学、逻辑学等,1945年获得实验心理学家协会沃伦奖章。1952年去世。
赫尔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方法论出发,认为这种科学体系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:
其一、有一套表述清晰的公式以及被赋予具体明确的“操作性”定义的一组重要术语。
其二、从以上的公设出发,以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相互连结的,包括有关领域的具体现象的定理。
其三、用已知事实去检验、印证以上的定理。如果两者一致,则该理论系统为真,否则是没有科学意义的。
赫尔称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为“假设—演绎”系统。赫尔希望将假设—演绎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中,最终使心理学成为像物理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一样客观的科学。
赫尔认为,刺激与反应在时间上的接近将加强该刺激引起该反应的可能性,但接近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条件,只是一个必要条件。学习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强化,没有强化,便没有学习。强化分为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。
他还提出“假设—演绎”系统,修改S-R公式为S-s-r-R,认为学习的基本条件是接近和强化,还提出内驱力概念,把内驱力分为原始内驱力和继起内驱力。